笔者当年从事健身行业是从预售开始,
五支团队,扫街两个月,
收集无数电话信息,邀约一个礼拜,
换来预售当天50W,一周150W的销售额,
老板开心的嘴角快要咧到后脑勺。
可一个月后,资源枯竭。
大部分员工离职。
老板不甘心,寻访高人,请来“健身房销售大师”给大家培训。
大师一来就讲起了自己做销售时的经历:
他之前在健身房主做大客户,就是向某个集体,推销健身卡。
去拜访某公司负责人时,人家说要开会,
于是他就站在门外等,到客户下班时,他急忙跟着人家上公交车,继续尝试推销。
结果可想而知,没有结果。
第二天,他又去公司堵人,这次对方态度好了很多,说会抽时间向员工征集意向。
根据他的了解,客户一般这么说,都只是想让他知难而退。
算好时间,继续和客户上了公交。
就这样,连续软磨硬泡一周后,对方终于和他成功签约。
故事讲到这里,健身房所有员工对销售大师充满崇敬。
。。。
事后有员工总结,销售大师就说了三要点:
努力、坚持、绝不放弃,
所有培训内容都是围绕这三个词讲无数个案例。
销售可以锻炼自己,克服人性弱点,提升自我。。。。
员工听完被打了鸡血样,提升自己的专业性,锤炼销售话术,疯狂骚扰拒绝办卡的客户。
再后来,做了没多久,笔者转投了互联网。
到前阵子,笔者看到一份大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健身房目前的经营情况:
两三名会籍,偶尔出门发发单,主要客户是进店咨询,业绩平平。
四五名教练,带课自己练玩手机,带课自己练玩手机,业绩平平。
为什么?当笔者用互联网人的方式来思考,得出:
互联网思维一,销售心法只有一条:放弃
那些不打算办健身卡的人,并不会在意你说了什么。
为了说服这些人,你也许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将这十倍的代价用在其他人身上,收获的却是十倍的可能。
乞丐销售法:
乞丐:大爷,给点吧
土豪:滚
乞丐不悲不喜,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习惯放弃,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值得的人身上,才能获取最大效益。
放弃的背后是周密的计算,识人断事、风险成本、机会成本、收益、沉没成本。
用一周时间,死磕一个客户,可能会损失一周的时间和精力。
但一周内找到二十个客户,可能两三名很容易就成交,有三四名值得跟进,剩下的全放弃。
所以,高效销售的核心是,增加客户体量,由此可以引出:
互联网思维二:一切项目,流量为王,转化为辅,用数据说话
对健身房来说,流量就是客户体量=来访量。
目前大部分健身房获客方式,还是以发单扫街为主。
可要知道,平时街上以两种人为主:劳苦奔波忙于生计的人、闲来无事瞎逛的人。
而健身房的高利润客户特征是:肥胖、宅、白领阶层。
所以健身房通过扫街获客,完全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效率奇低。
互联网思维三:确定客户目标,分析客户画像,挑选对应鱼塘
肥胖和宅的目标人群都有哪些习惯?
网购、吃外卖,所以在快递收发点派单;让外卖小哥送餐时加入两三页传单,这就是更高效的方法。
白领阶层更简单,中午饭前饭后在写字楼派单。
以上是思维方式,任何一家健身房,根据自己已有客户特征,寻找最高效获客地点,客户体量至少提升三四倍。
提升十倍的暴力方法
大道至简,万事万物皆可化作流量。
不要将思维局限,从社交软件到短视频平台,再到网购平台,都能引来流量。
大部分应用都有本地人、附近人功能;而每一个应用,都有用户特征。
只要方法得当,足不出户,一个会籍一天找到10个高需求本地客户,轻轻松松。
更不要说还更暴力的:网红引流,社群裂变引流。
随便哪一种方法钻研透彻 ,
都能让健身房在所在地,会员遍地,红到发紫。
百川汇流,互联网
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老外说:未来只有两个大行业,互联网和金融。
仔细一琢磨,这句话确实值得各行人深思。
因为最近在做一个健身业项目,有感而发。因该还会再更一篇。
停更好久,不知道有没有流量,希望能被业内人士看到,并有收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