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在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其中,“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入选重大科技成果。“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
为迎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太原召开,太原日报小红书于3月28日举办“书香童年阅读点亮未来”短视频征集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新媒体形式激发少年儿童阅读兴趣,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本次活动面向太原市小学生,要求
总监制:薛立胜监制:蔡晓娟整理:马旷制图:司诚编审:蔡晓娟 王月博中国网新闻评论部出品【责任编辑:马旷】
全球首例微米级脑机接口三维图谱在武汉亮相 “精度达到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为脑疾病治疗、人机交互等临床应用提供全新解决方案。”3月26日,全球首例微米级脑机接口多模态三维图谱在武汉发布。与传统毫米级医学影像相比,新技术将分辨率提升1000倍至微米级。这项突破让医生做脑部手术时,能像用手机导航一样看清每条神经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智能医学研究室主任叶哲伟介绍,该团队与衷华脑机公司合作,在脑机接口方向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融合micro-CT、9.4T超高场磁共振与混合现实技术,成
打破传统!科学家破解细菌信号传递极限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帆团队与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储军团队合作,在《自然—物理》发表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细菌信号分子cAMP(环磷酸腺苷)的极限通信能力,破解了生命系统从蛋白质功能到系统功能涌现的机制。这项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人工生命系统理性设计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该成果是深圳先进院牵头新建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首个合作成果,团队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通过跨学科合作实现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双重突破,彰显了
两种基因“组团守护”!中国科学家揭开小麦抗病背后的秘密 2025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员领衔的植物免疫团队和合作者在Science发表题为“A wheat tandem kinase and NLR pair confers resistance to multiple fungal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串联激酶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全新免疫机制:一个非典型的NLR蛋白WTN1(Wheat Tandem NBD 1)与串联激酶WTK3协同识别病原菌的效应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从3月26日召开的省生态环境厅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青海省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修订后,职责由原来的242项增加至260项,为持续推动有关部门落实“管发展管行业管生产必须管生态环保”要求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既注重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又力求责任事项内容完整,除对新增、职责调整部门的责任事项进行修订外,原有框架结构未做调整,范围涵盖省委、省人大有关部门,省政府各有关部门、中央驻青单位和省法院、省检察院共52个省级国家机关。修订后,将最新会议精神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3月27日,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探讨谋划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更好助力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锦刚出席并为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及新增补委员颁发聘书。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新基建与数字化发展研究部副主任李彦婷、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高级经济师郭明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朱孟广分别汇报《青海省绿色算电协同发展报告》《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规划》和《青海省人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3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青海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七章四十九条,主要包括总则、家庭责任、政府支持、学校指导、社会协同、法律责任、附则。《条例》分别明确家庭、政府、学校、社会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强调政府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指导作用,明确了家庭和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和政府、社会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责任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很开心能够在这次残疾人运动员选拔中脱颖而出。3月17—20日,西宁市体育局联合西宁市残疾人联合会组成选拔小组深入五区两县开展运动员选拔工作,在选拔现场共有107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选拔组成员通过800米和立定跳远两个测试项目,考察运动员身体素质及速度、力量、耐力等情况,全面检测和初步评估后,对符合初选条件的人员登记备案,并提供运动训练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3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七章四十三条,主要包括总则、发展规划、开发利用、并网消纳、产业创新、保障监督、附则。《条例》对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立法目的、总体原则、组织责任、宣传教育、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任务均作了明确规定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继2024年下南关街火爆“出圈”之后,今年下南关再度打造升级。西宁市城东区不仅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在安全、安保、创新宣传上也求突破。3月26日记者了解到,下南关步行街区共有363家摊位,经营商品种类1000余种,纳入低收入群体市场经营者210户,覆盖710余人,累计解决就业岗位600多个
日前,在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中铁上海局巢马城际铁路五标项目部,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镇永合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妹在宣讲全国两会精神。记者李博摄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面对面”为学生创业解难题华声在线3月27日讯“创业绝不是‘躺着’赚钱,相反,我们吃了很多的苦……”近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举办的创新创业“面对面”活动上,该校智能装备制造学院学生文逸梵介绍了团队的“方威冷暖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让全场动容。这名才大二的学生,入校不久便走上了创业之路,一年时间,他成立了长沙方威冷暖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制冷空调设备销售、安装、维修、保养等,公司近期营业额近10万元。学校制定设立“一站式”服务、建立风险防控、“1 N”创业孵化基地等“十
参展商在演示小番茄采摘机器人。3月27日,2025国际乡村发展创新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博览会汇聚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意大利、日本、以色列、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领先企业
□本报记者王向前实习生郭子宁再过6个月,河南将迎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竞赛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和“助推器”。全省职业教育规模居全国首位,仅技工院校在校生就有30多万人
作为生命最后一站的摆渡人,这些年轻的从业者正在给古老的殡葬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用自己的方式送别逝者、告慰生者。北京市东郊殡仪馆汽车队“00后”遗体接运工沈亚宸是个妥妥的“斜杠青年” 工作岗位上,他用自己专业细致的服务送好逝者最后一程,努力让家属不留遗憾;工作之余,他热爱健身,也喜欢到处旅行探索世界,更是一位勇于尝鲜的美食爱好者……他的座右铭是 守护逝者尊严,抚慰生者心灵,提升生命质量,让每段生命旅程都充满敬意与爱。做通父母工作热血少年选择特殊专业2020年高中毕业报考学校选专业时,沈亚宸发现北京社会管理职业
近日,在淮北烈山经济开发区一家科技企业车间里,工人正在生产出口的电路板产品。通讯员李鑫杜磊摄
为进一步缓解居民停车难题,北京顺义区城市管理委持续推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计划,今年已新增60个共享停车位。据悉,今年新增的共享停车位覆盖胜利、石园、双丰等多个属地的小区、商场等,通过创新的“潮汐式”停车管理模式,成功盘活了闲置停车资源。例如,2023年,双丰街道、空港街道联合推出300个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停车场、水木兰亭花园商业停车场等8个停车场参与其中,市民每月支付150元或200元租赁费用,便能解决夜间停车难题
原标题:中国经济信心说丨政策加力,一组消费数据透出春日暖意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传递出我国消费市场不断回升向好的信号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超出了市场预期,透出春日的一股暖意。 消费向好,首先要归功于...
娄底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红网时刻新闻3月26日娄底讯3月25日,娄底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全面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情况及成效,介绍2025年重点工作及推进举措。2024年,娄底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环境安全形势进一步巩固
原标题:8个月卖出100万件!一起了解这个文创销冠 3月25日,国家博物馆的一款文创凤冠冰箱贴,迎来高光时刻,上市仅8个月,销量突破100万件,带动凤冠全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过亿。这款小文创,被众多观众和网友称为全国文创冰箱贴的天花板,创下国家博物馆近20年来单品销售纪录。小凤冠如何...
原标题:浙江民营经济一线观察:创新潮头不止六小龙 春潮涌动,新潮澎湃。开年以来,以杭州六小龙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不断涌现,折射出中国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而出圈之后的杭州,有何变化?处于风口的科技企业又在忙什么?近日中新网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 乘风而起前沿黑科技...
原标题:新华社权威快报丨新一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等密切相关。 从推广食品数字...
3月25日,随着珠江东桥最后一节钢桁梁精准落位,广湛高铁珠江四线特大桥全桥钢桁梁顶推施工圆满完成。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新旧共生、时空对话”的改造策略,对全桥执行“拆东保西、修新如旧”。其中珠江东桥原址重建,采用四线连续钢桁梁;新建珠江西桥采用两联双线连续钢桁梁,在10米宽的狭小通道里分幅新建,原广茂珠江西桥原址保留,活化利用设置慢行观光通道,使“双桥烟雨”景观得以原貌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