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动物日 | 长“胡子”的蛙类首次现身南岳衡山
(通讯员 周翔宇 彭辉)2024年10月4日是第93个“世界动物日”,日前,长“胡子”的蛙类——崇安髭蟾雄性成体首次现身南岳衡山。
图为此次在南岳衡山发现的崇安髭蟾雄性成体。匡代勇 摄
“崇安髭蟾是很难寻找的一个物种,在前期调查的时候,2018年,我们在南岳衡山只发现了它的蝌蚪”,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石胜超介绍,“在近期的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专项调查项目中,我们多次在发现其蝌蚪的地点进行寻找,最终才发现它的雄性成体。”
崇安髭蟾雄性成体上唇缘具黑色锥状角质刺1-4枚,就像人类的胡子。匡代勇 摄
崇安髭蟾是角蟾科、拟髭蟾属两栖动物。其蝌蚪全长可达10厘米,其成年体粗壮,雄蟾体长68-95毫米,雌蟾体长57-81毫米。在繁殖季节,成年的雄性个体上唇缘具黑色锥状角质刺1-4枚,就像人类的胡子,有研究表明,髭蟾会用角质刺相互争斗,争取配偶。
图为此次在南岳衡山发现的崇安髭蟾雄性成体。周翔宇 摄
石胜超告诉笔者,“崇安髭蟾的生长周期很长,光蝌蚪需要至少三年才能完成变态发育,所以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比如说,一定要一直有流水的溪流才能维持它的生存。”
图为在南岳衡山发现的崇安髭蟾蝌蚪。周翔宇 摄
据悉,崇安髭蟾只生活在海拔比较高的、植被良好的山区溪流之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是环境指示物种之一,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图为此次在南岳衡山发现的崇安髭蟾雄性成体。匡代勇 摄
“崇安髭蟾已知分布在华东和华南以及部分华中的山区,每一个种群都已经独立演化了很长的时间,它们有自己独特的演化历史,这次首次在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为这个物种增加了一个已知的种群,丰富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从而为这个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石胜超说。(周翔宇 彭辉)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