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城、人”丨盐津:深山搭帐篷 迎接采笋季
四月的盐津县普洱镇黄坪村,海拔1200米的鸡狗山上一派繁忙景象。笋农们正紧锣密鼓地搭建帐篷、整理工具、储备物资,为即将到来的采笋季做最后准备。一座座临时帐篷里,床铺、饮用水、照明设备等生活物资一应俱全,这些山中的"临时家园"将陪伴笋农度过未来30多天的采收时光。
64岁的李棉友是当地有名的"笋王",不仅自己采笋,还收购其他笋农的竹笋。"一个采笋季下来,除去成本能赚六、七万元。"有着11年收笋经验的老李笑着说,"既方便了乡亲,自己也有不错的收入,一举两得。"他告诉记者,竹笋生长速度惊人,必须赶在露头前完成采收,因此每年都要提前进山踩点、修整场地,备齐工具和生活物资。
村民唐昌富家拥有30多亩笋山,其中20余亩已投产。"去年春笋季收入1万多元,今年行情更好,收入肯定能再创新高。"唐昌富信心满满地说。
“竹笋是大自然赐予的厚礼,要发展好、利用好。”普洱镇黄坪村党总支书记张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村20000亩笋山中,已投产1万余亩,覆盖200多户农户,采笋季用工达500多人次。去年一个采笋季,收入超2万元的农户就有十多户,全村仅竹笋一项的总收入就达1000万元。"我们将继续加强竹笋管护,鼓励更多农户发展竹产业,共建共享,实现可持速增收。"张从表示。
近年来,盐津县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全县笋用竹面积已达102万亩,亩产从200斤提升到300斤。2024年,全县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通过"企业 合作社 农户"模式,当地引进多家龙头企业,推动竹笋产品远销川渝、江浙等地,小小竹笋真正成为了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
随着采笋季临近,黄坪村的笋农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今年的丰收时刻。他们相信,通过科学管护和辛勤劳作,今年的竹笋产量和品质必将更上一层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董明强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