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生猪产业大脑2.0 未来猪场”新闻发布会。
何为“生猪产业大脑 未来猪场”?
“通俗地讲,就是通过物联网形成感知系统,用大数据构建决策中枢,借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执行,最终让养猪从‘靠经验估算’变成‘用数据精算’。”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介绍,在传统猪场里,工人每天要手动记录温度、凭经验判断猪是否生病、统一时间投放饲料。在未来猪场,智能风机水帘自动调节猪舍温度;智能摄像头发现某头猪3小时没活动,自动推送健康预警;饲喂系统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自动调配不同营养比例的饲料。
“这种养殖模式就像给传统农业装上了‘数字引擎’,不仅让猪过得舒服,还能实现节本增效。”陈勇表示,今天发布的“生猪产业大脑2.0 未来猪场”主要实现了三项内容升级。
升级了“生猪产业大脑”
陈勇介绍,在生猪产业大脑方面,在原有1.0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升级,形成了2.0版本。新版本主要优化了服务精准性、监管高效性和AI赋能三个方面。
通过构建全新统一的用户管理体系,满足了政府部门、养殖场户、生猪贩运户、屠宰企业、商户等全产业链各类服务需求。同时,构建了“市—区县—乡镇”三级监测体系,提高了数据监测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此外,还开发了生猪领域的AI大模型(PigGPT),在育种保种、生产管理、产业监管、食品安全等多个场景中实现AI赋能。截至目前,生猪产业大脑2.0已汇聚数据资源5000余万条,纳入产业主体20余万个,提供资讯服务超过300万次。
编制了“未来猪场建设指南”
重庆发布《重庆市未来猪场建设指南》,以“1153”帮助“未来猪场”建设。即:1个产业大脑,1个数字底座,5个应用场景(包含设备数字化、养殖智慧化、管理标准化、生态绿色化、经营全链化等),3个未来猪场建设类型(种猪场、自繁自养场、育肥场)。
养殖智慧化就是指利用高清智能摄像头和AI分析技术,实时监测生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生猪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异常行为,系统立即预警,并给出解决方案。
“该指南明确了未来猪场的总体要求、建设内容、建设路径和支撑体系,为猪场建设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陈勇表示,“这不仅是猪场建设的操作手册,更是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重庆市生猪产业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打造了“未来猪场示范场”
“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重庆荣昌和四川隆昌)合作示范园,我们重点打造了首个示范场,存栏荣昌猪种猪370头,年出栏仔猪10000头以上。”陈勇介绍,未来猪场与传统猪场相比主要有三个特点:智能管理节本增效、AI驱动智慧转型、联农带农助力增收。
未来猪场集成了智能监控、智能水电及料塔传感等系统,实现了精准饲喂、智能环控、能耗控制、健康管理,人工成本降低约20%、饲料浪费减少约10%,每头生猪节省养殖成本100—200元。装备了畜牧AI一体机,能够提供全天候智能问答服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24小时在线的养猪专家助手,不仅可以询问养殖技术、线上疫病诊断,还能预测市场行情、估算生产效益。
目前,通过“产业大脑2.0 未来猪场”构建了云养云卖、统购统销、保底收购的联农带农模式,已带动310户农户饲养荣昌猪1204头,户均年增收800元左右。
“总的来讲,‘生猪产业大脑2.0 未来猪场’开启了重庆生猪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征程。产业大脑,汇聚数据、科学决策,为产业发展装上了‘智慧芯’;建设指南,立足转型、高屋建瓴,为猪场建设提供了‘标准线’;示范猪场,节本增效、实战检验,为全市推广打造了‘样板间’。”陈勇介绍,下一步,重庆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继续迭代升级产业大脑。根据《重庆市未来猪场建设指南》,在全市范围内分批次、分区域梯次推进未来猪场建设,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游新闻记者 牟峰 王淳 摄影 周本帅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编辑:鄢芮责编:郑亚岚,李奇 审核:阮鹏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