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朱德这样讲:“我们用兵的主张,可概括为: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朱德军事文选》:《论解放区战场——怎样用兵》)这实际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等条件为转移。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敌我双方都摸透了对方曾经的办法和总体的实力。于是,毛主席和彭德怀分别在战略和战役方针上对志愿军作战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战略方针,是从全局考虑、为实现全局目标做出的规划,也就是战争的全局、长期指导方针;战役方针,是实现战略的具体手段之一。
战役上,彭德怀非常清醒的知道敌军会用“磁性战术”对我军进行反扑。于是,5月22日,彭德怀致电第19兵团:“根据敌人以前习惯,在我进攻停止后,往往利用其高度机械化条件,对我进行所谓‘磁性战’,企图消耗疲劳我军。我军主力北移休整时,敌尾我北犯是肯定的,但前进速度,要看敌人的兵力大小和我军实施机动防御打得好坏而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抗美援朝战史》,第105页。)完整理解彭德怀这句话,就能看出来他对局势判断的正确之处:第一,他精准预料到了敌人一定会对我军进行反扑,所以之前他比较及时、具体的部署了运动防御线,要求“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地采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敌人……”(《彭德怀年谱》1951年,53岁。);第二,他特意强调“但前进速度,要看敌人的兵力大小和我军实施机动防御打得好坏而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抗美援朝战史》,第105页。),实际上就给他的部署进一步留了余地:这一指示一方面强调要注意敌人兵力的大小,也就是注意敌人兵力多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军队打击敌人,这就体现了志司对于加强运动防线的提前考虑;另一方面强调我军实施机动防御打得好坏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考虑了原部署如有不足就必须迅速调整部署。可见,对于敌人可能重兵突袭以及我军部署可能调整,彭德怀是有充分准备的。
后来,敌军趁我军撤退不迅速的时候以重兵疯狂反扑,彭德怀果断调整了战役方针,进一步强化了运动防线:“27日,进攻之敌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线,仍企图向铁原、金化、杨口进攻(南第1、第3军团仍在沿东海岸继续北犯)。中朝两军为稳定局势,决定部分军停止休整计划,即转入防御,迅速将第63、第64、第15、第26、第20军及人民军第5、第2、第3军团主力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抗美援朝战史》,第108页。)在彭德怀为代表的中共军事家的成功指挥下,我军迅速制止了敌人的反攻。“彭德怀要求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杀伤进犯之敌。在中朝联军全线进行英勇阻击后,各路敌军很快停止了进攻,整个战线逐渐趋于稳定。中朝联军在20天的转移和阻击战中,歼敌3.6万余人。”(《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可见,虽然由于我军没有迅速撤退导致撤退阶段初期出现被动,但是由于彭德怀很早就决定部署运动防线、对于敌军重兵突袭和我军部署可能不足早有准备,使我军迅速转入了主动。彭德怀21日决定设防、22日做出调整部署和加强防线的准备、27日根据新的形势果断决定加强防线,做出的判断和决断都是比较及时的。
战略方面,毛主席做了更重要的调整。21日彭德怀向毛主席报告了我军撤退以及部署运动防线的决定,审阅了彭德怀21日16时部署和23时申请之后,毛主席批示同意。撤退、设防这些基本方向确定了,具体如何根据新的实际情况调整防线的部署就时前线的任务了。这时,主席将目光转移到了调整中美作战的长期战略方针的部署上。根据难以完整歼灭美军整个师和团的实际情况,主席指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现在我第一线有八个军,每个军歼敌一个整营,共有八个整营,这就给敌以很大的打击了。假如每次每军能歼敌两个整营,共有十六个整营,那对敌人打击就更大了。如果这样做办不到,则还是要求每次每军只歼敌一个整营为适宜。这就是说,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对美英军目前只宜打小歼灭战》)这实际上就根据敌我火力差距悬殊的事实,从根本上转变了中共对美作战的战略方针——只打小歼灭战,不再打大歼灭战。
大歼灭战如果打的话,就会导致敌人先迅速撤退、后迅速反扑的局面,就会导致我军被“磁性战术”制约。正如主席所说:“敌人已经完全明了我军的这种情况。当我军前进时,它就全线后撤。等候我军粮弹用完,它就举行反攻。我们现正组织人力运输队,使用最原始的手推车试图解决这个火线上运送粮弹的问题。”(《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1年,五十八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只有打小歼灭战而不打大歼灭战,才能根本上避免我军被“磁性战术”制约。
5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下达各部队并报送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关于阻击战的指示中,引用了毛主席的一段话:“在目前,多打小规模的歼灭仗,削弱敌人,降低敌人士气,逐渐地进行打大规模的歼灭仗。只要我各级指挥员精心研究情况,很好地布置兵力,组织炮火,每个军一次求得歼灭敌人一两个建制连到一个建制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多打小规模的歼灭仗》)这就是“零敲牛皮糖”,是符合当时敌我装备实际情况和正确战略方针!“这种打‘小歼灭战’的思想经过毛泽东、彭德怀、陈赓、邓华和志愿军全体将士们不断地充实、修正、提炼、升华,最后成为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指导思想。27日,毛泽东接见陈赓与解方时,把这个战术思想形象地比喻为‘零敲牛皮糖’。这种小打小闹反而使美国人更加吃不消了。善于总结,从不白吃亏的毛泽东,不愧为英明统帅!”(双石:《开国第一战》)毛主席指示中,“精心设计”一词有深刻内涵,笔者将在下文仔细从“精心设计”一词的深刻内涵说开去……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