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我们虽然民族不同,但心却越走越近”——“走进新玉树”系列报道⑤

发布时间:2025-04-17 04:11:02

原标题:【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我们虽然民族不同,但心却越走越近”——“走进新玉树”系列报道⑤

白虎升(右二)为学生捐赠学习用具。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有一家蔬菜粮油店十分受当地群众青睐。而这家店的店主也是囊谦县城街坊邻居的老熟人,他叫白虎升,囊谦县白氏农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一个来囊谦打拼了27年的河南汉子。4月15日清晨时分,白虎升和员工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更松索南,搬重货别逞能,一件一件慢慢来,注意轻拿轻放。卓玛,你们分装打包的时候仔细挑一挑,确保货物都没啥问题再上架,用打包机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虽然工作内容比较简单,但每日对员工的几句嘱咐是白虎升少不了的。

“从刚开始经营菜铺,到如今发展公司,一步步从小到大,离不开这里的藏族老乡。说实在的,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坚持不了这么久。曾经,铺子里卖出的一袋大米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白虎升回忆,1998年冬天,他初到囊谦租下一间临街小门面,卖起了米面和蔬菜。

店铺开业后不久,一位藏族老阿妈在店门口徘徊,手里攥着几枚硬币,却不够买一袋大米。“老阿妈,先拿回去吃,钱以后再说,家远不远,我给你送过去。”白虎升二话不说,拎起米袋跟着老人走了。

三天后,老阿妈带着儿子登门,不仅付清了米钱,还送来一块自家打的酥油。“店家,你真是个好心人。”老人对白虎升道出了心里话。那一块酥油,也成了那时白虎升最珍贵的“收藏”。

白虎升说:“那会条件有限,我只能从西宁进货,货到县城后我还得用三轮车往返几回拉到店里再卸货。每次看到我备货很费力,住在附近的几位藏族老乡主动伸出援手,等在铺子门口和我一起把货搬进店里,困难时他们帮了我,我也得有所回馈。”

从那时起,只要有藏族老乡来店里买菜,白虎升都会多放半把,遇到有人付不够钱的时候,他也总会让顾客先把菜拿回家,钱可以后头再补。久而久之,来白虎升菜铺买东西的藏族老乡越来越多,菜铺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老白的店里买米面粮油和蔬菜,从来没遇到过缺斤少两的情况和质量问题,在他这买东西我放心。”香达镇居民桑丁说。

白虎升(左二)和员工在大棚里忙碌。受访者供图

2020年,白虎升的农贸公司成立,他第一个想法就是招聘一批藏族员工,尤其是家庭条件困难的年轻劳动力。现在,公司50多名员工中,有40多名都是当地藏族同胞。在忙碌之余,白虎升还用一次次无偿捐助回馈当地藏族同胞一直以来对他的信任和深情,“自从公司成立后,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捐助慰问,给环卫工人、在校学生还有困难群众送去爱心和温暖。”白虎升说。

在白虎升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不少记录员工工作时的照片,还有他和员工们温馨的“全家福”。老员工巴丁指着照片里一位年轻小伙说:“这是2020年刚到公司的我,这几年,白哥一直手把手教我进出货、算账,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相处久了,白哥对我很信任,公司经营的大小事情基本都会交给我处理。”当时写汉字都困难的巴丁,如今已是公司的“大管家”。

“在我们藏族人的观念里,帮助别人是积德行善。”巴丁说:“但白哥做的比我们想的还要多,他是真心把我们当家人。”

37岁的卓玛是公司的一名包装工,丈夫因患病长期居家,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没有稳定的收入让卓玛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白虎升得知后,主动找上门,为她解决了就业问题。

“白哥很快就给我安排了工作岗位,还经常关心我们一家的生活。为了给我们更好的保障,每年他都会自掏腰包,给每位员工购买商业保险,在这里上班让我感觉温暖又踏实。”卓玛感激地说:“去年冬天,白哥知道我家取暖困难,特意送来了衣物和棉被,他真的就像亲人一样照顾着我们。”

在白虎升的公司,像卓玛这样的员工还有很多。白虎升不仅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还在员工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地帮一把。员工生病,他帮忙联系医院,员工孩子上学有困难,他捐资捐物,困难员工家里缺生活用品,他自掏腰包送到家中……

每年藏历新年,白虎升都会组织全体员工一起庆祝,并给每位藏族员工发放节日慰问品。遇到农历春节,藏族员工也会主动留下来加班加点,让汉族同事回家团圆。“我们虽然民族不同,但心却越走越近。”白虎升说:“能得到员工和顾客的信任与支持,公司才会走得更远。”

(余 晖 程宦宁)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